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。饺子原名“娇耳”,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。是深受我国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,又称水饺,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,也是年节食品。有一句民谣叫“大寒小寒,吃饺子过年。”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。当然,跟着饺子出土的,还有另外一种食物,跟饺子纠缠不清2000年的宿敌——馄饨。
我们现在如果讨论饺子和馄饨的区别,大致还是比较清楚的,比如饺子皮需要擀出来,皮要厚,而馄饨皮要薄而且是刀切出来的,至于外形上,饺子皮是圆的,而馄饨皮则是方形或者梯形的。虽然有这么多差别,我们在过去的文献中一直到明清时期才能够分清楚饺子和馄饨。而在汉代到宋元时期的漫长时间里,饺子和馄饨常常是混称的。甚至于在1600年前的南北朝时代在文献中明确描述饺子的形状时,颜之推用的是馄饨,他是这样说的:“今之馄饨,形如偃月,天下同食也。”意思就是现在天下普及的食物就是像偃月一样的馄饨,这实际上就是饺子了。
饺子正是成为春节食品、在初一食用,大约是在明代,而在明代之前,饺子只是一种比较精致的点心,一年四季都可以吃,并不是非要正月春节才能吃到。但是,古代春节期间,常常有正月前几天、除夕之后几天里不能动刀、不能做菜之类的传统,因此,春节期间就需要一种当家食品,这种食品应该具备几个因素,方便烹煮、不要七碗八碟多道工序,方便保存寒冬腊月不容易变质,保证味道、满足“过年吃好吃的”的心理,四是比较精致、吃起来要够面子、不能跌份,比较普及、材料比较容易得到,不能像山珍海味那样稀奇古怪;而从1800年前的晋代就已经成为我国民众普遍性食品的饺子,正好符合这些标准,也正是在古代,饺子因为具备以上这几个方面的优势,才从明代迅速成为我国北方当仁不让的春节头号食品。